父 母 的 幸 福

陈芳 2007年4月

页次: 1  2  3  4 

下页>>>


 

(三)

妈妈去大姨家后,心情渐渐开朗。
她决定以后就借住那里,从此回到四十多年前离开的乡里。
她开始相信,“家”还是在家里!

与父亲结婚后,家渐行渐远
妈妈生于四十年代中,兄妹四人,家中老幺,表面上娇骄两气,内心却非常倔强。十几岁中学辍学,开始参加工作,从文工团到广播站,文静贤淑,能歌善舞,很讨人喜欢。爱上父亲时 ,外婆和舅姨都不同意这门婚事,认为差距过大,尤其年纪。父亲是镇上文书,文韬武略,才貌双全,又比妈妈大了将近十岁,娘家人怕她将来会受欺负。

父亲求婚的信,是四十多年后,妈妈亲口背出来的。她说:“从来不曾忘记过一个字”。在我看来,父亲的信写得居高临下,妈妈当时却受用得一塌糊涂。
“珍妹:
读了你的信,使我很难堪。你把我估计得太高了,恐怕今后会使你失望。爱情不是美食,谈不上便宜吃亏。之所以我会爱上你,当然有你值得我爱的地方。根据我的直觉,你是个勤劳俭朴的姑娘,在我接触的几个女同志中,数你最爱劳动。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,你对我的爱是迷信的爱,而我正需要这样的爱。
好了。但愿天气好一点,不妨碍我们的旅行计划。

二可”

 


妈妈解释说“二可”就是哥的意思。
怀揣这样一封信,妈妈满心喜欢随了她的二可去旅行,不满十八岁就自做主张把自己嫁了。
父亲因为不受欢迎很少去外婆家。工作地点的频繁变动,更是使得家渐行渐远。但俗话说:心在哪里,家在哪里。妈妈确信自己找到了终生归宿。
然而,在那个政治动荡的年代,父亲要爱妻惜子的诺言一样都没能兑现,就将一个刚过十龄的家撂给了年轻的妈妈。

继父没有能力安家
继父来到我们家,是因为妈妈认为家里需要一个名义上的父亲。
继父军校毕业,国企治保干部,三十几岁的他,长得也是气宇轩昂。但他的两茬婚史,让我们家的邻居很不放心。邻居大妈受过我父亲不少恩惠,她自觉有责任要管好我妈的后半生,于是找各种方法要黄了这件婚事,包括挑唆我来反对。
妈妈是个表面柔弱,内心倔强的人,这一点当时谁都没看出来。愈战愈勇的结果迅速促成婚事。当时我和哥都在学校寄宿读书,某个周末回家,家里已经有了一个等我们喊爸的男人。
继父的到来,不但没有带来妈妈的归属感,反而让孩子们早早地逃离家园。当过军人的继父,根本不能了解妈妈细腻的情绪,尽管他一度竭尽讨巧,但总是不落所好,两人的婚姻风霜雨雪后,分崩离析。继父把父亲离开后尚有余温的家,搅得冷如冰窟,前后也化了十年。
父亲留下的房子,也因为留下太多伤心往事,妈妈不声不响把它廉价卖了。 她只是不知道,一起卖掉的还有孩子们曾经对父亲的记忆和对家的留恋!

“终生”伴侣,没有名分,象搭伴过家家
妈妈有了新伴侣是在我结婚生子后。那时,她搬到了单位新建房,楼上楼下,屋前屋后,一个人生活,即将退休。
可能妈妈生来就是个为了谈恋爱而存在的女人。那时,她也才四十五、六岁,依旧风韵十足。新伴侣热情洋溢,开着摩托带着妈妈到处兜风,照我们同学的话说:两个中年人重新过着年轻人一样的恋爱生活。过去的痕迹在妈妈的脑子里一点点抹去,尤其是退休后。不记起儿时朋友,不往来旧日同事,也甚少走亲访友。妈妈把新的二人世界过得越来越精细,连儿女的家都不爱去。

这样的日子过得飞快,转眼又是十几年。妈妈上了六十岁。与新伴侣一起生活的时间已经超过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日子,妈妈把原来要寄予父亲的“终生依托”在不知不觉中全部交了出去,她对他的依赖一天重过一天。终于,某一天,猛然发现,自己已经变老,老到无欲无求。生活圈子小到只有身边的他,而“终生”伴侣的他却无名无分,随时都有可能离去。这让她忧心忡忡,忐忑不安,继而成为心病。
情况可能就是这样!

心在哪里,家在哪里。心悬在高处,家不知何方?
自从追随爱人毅然离开有父老乡亲的故乡,自从丈夫抛得下娇妻幼子和叼草衔泥筑成的新家,自从孩子们再也没能在妈妈的屋里找到快乐的童年记忆,妈妈的心放在哪里?
我猜想,她失去家已经很久了。
现在妈妈在努力找回它,要从头开始,不谛也是一个办法!


页次: 1  2  3  4 

下页>>>